叩齿练津益遐年
口津(唾液)是口腔内腮腺、下颌腺、舌下腺及无数散在的唾液腺的分泌物,其中水分约占百分之九十九,其它成分主要为粘蛋白、球蛋白、氨基酸、唾液淀粉酶、溶菌酶以及钾、钠、钙、硫氰酸盐、氯、氨等。口津除了具有湿润与溶解食物、润滑口腔利于吞咽、引起味觉、清洁保护口腔、清除口腔内残余食物等作用外,更具有冲淡、中和进入口腔内的有害物质、溶菌、杀菌、灭菌、激活酶类、分解淀粉以助消化之大用。所以,口津在维持机体生理功能,保持人体健康方面,尤为重要。
在我们的生命过程中,随着人的年龄老化,尤其是进入老年以后,各个脏腑功能衰退,胃肠及各消化腺体分泌消化液的功能减弱,其消化、吸收及免疫机能随之下降。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由于脾胃肠之机能下降,致使气血化源不足,人体气血亏虚。其它脏腑由于得不到充足的气血濡养而使机能更加衰退,从而影响到人的寿命。人的这种生命规律由无法认为地给予改变,亦无更好的医疗手段来增加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即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而通过促进口津的分泌,以口津替代部分胃肠消化液的功能,则可以弥补老年人胃肠消化、吸收及免疫功能下降这一老年性生理缺陷。这是因为大量的口津进入腹内后起到了杀灭有害细菌、分解淀粉、激活胃肠内的消化酶类、消化食糜、利于吸收的作用,从而替代了胃肠消化液的功能之故。同时,由于口腔内分泌有大量的口津,首先对口腔起到了清洁作用,把住了“病从口入”这一关。而口津的分泌除了受食物的形态、颜色、气味、进食环境以及食物对口腔机械的、化学的、温度的刺激等因素有关外,牙齿的叩击和舌体的搅动等空口咀嚼也可以很好促进口津的分泌。这是由于唾液腺均分布于口腔周围,并有导管与口腔相通,口腔及其内部器官的运动刺激了唾液腺的神经感受器从而引起唾液分泌之故。
人的饮食具有一定的限量,仅靠在进食过程中所分泌的口津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这就需要在平时应该加强对叩齿、搅舌、咽津等方法的锻炼来激发唾液腺分泌更多的口津,以供人体生理活动之需要。练习叩齿、搅舌等动作不仅有利于口津的分泌,还可起到保护牙齿、促进口腔血液循环、去心火、疗口疾、清洁口腔、清利语音之作用。另外,祖国传统医学之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叩齿可以起到坚骨、强肾、固精之大用。可见,经常坚持叩齿、搅舌、咽津之锻炼,实为益寿延年之良方。
古人对于叩齿练津早有认识,医家将口津称之为“灵液”、“神水”、“金浆”、“醴泉”,道家谓之“玉液”、“琼浆”。李时珍云:口津“溢为醴泉,聚为华池,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所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修养家咽津纳气”。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之《卫生歌》云:“发宜多梳气宜练,齿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搓摩常在面”。明代养生家高濂之《遵生八笺》云:“人因食五味,壅滞闭三焦。---口中频漱咽,津液自然调”。《肘后方》有用口津治“手足发疣”之述,《千金方》有用口津“消肿止痛”之说,《本草纲目》亦有用口津疗“目翳”之载。可见前人备述,典籍浩瀚。笔者年轻时在向名老中医们求学的过程中,也学到了一些妙用口津的小验方,尤为灵验,简介一二:(1)治疗眼疾:若因心火上延,眼睛红肿,眼睑肿痛等,于清晨起床后,用手蘸取口津少许,涂于眼睛红肿处,2—3次必愈。(2):治疗疖、疔、疮:于清晨起床后,即取口津涂于患处,3-5次必愈。诸多验方,此不一一赘述。
由于叩齿练津在维持人体生理功能、防老抗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笔者在多年的练功行医实践中,对于叩齿练津细心揣摩,认真总结,创编了一套简而易学的养生小功法,名之为“赤龙搅海,叩齿练津”,若能坚持勤而行之,日久自收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之效果。其具体的练习方法是:
(
1)预备式:全身放松,端做于凳子或床沿上,其高度以大腿放平,小腿与其垂直为准。两腿分开,两脚踏地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放于大腿上面近膝盖处,手心向下或向上均可,双目微闭,呼吸自然,深长匀细。心中默数呼吸次数,以收敛心神,待全身感觉松弛温热后,则开始作功。
(
2)叩齿:轻合嘴唇,上下牙齿相叩,咯咯出声,连叩36次,至感觉有热气上冲以脑为宜,如无此感觉,再叩36次。然后再分别叩击门齿和臼齿各36次。此时口津则已满口,以意将口津分三次直咽入丹田(小腹),并在下咽时使其汩汩有声。注意,叩齿要轻,不可以过于用力。
(
3)搅海:叩齿咽津后,将舌伸至齿外,上下嘴唇轻合使舌不外露,舌尖在齿外唇内伴随呼吸搅动。即吸气时,舌尖由左颊循上齿外转至右颊;呼气时,舌尖由右颊循下齿外转至左颊。如此搅转8圈,再以同样的方式反方向搅转8圈,最多可以做64圈。然后将舌尖缩入牙齿内,同前法舌头再在齿内正反各搅转8圈,最多可以做64圈。内转完毕,津液满口,分三次以意咽入丹田,要汩汩有声。
(
4)润面:叩齿搅海完毕后,将双手手心相互搓热,对准眼球在眼部做干擦活动片刻,最后做深呼吸6次。练功结束。此法于晨起起床后练习之,效果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