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与适时养生
所谓讲究饮食,合理搭配食物,均衡营养,饮食有节,促其强身壮体。是以人体的先天禀赋及体质状态为基础,从饮食调理获得一生健康的技术方法和过程;是通过饮食对人体经脉脏腑血气营卫恰当的营养和滋补,从而使人体呈阴与阳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状态(即《内经》称之为“阴平阳秘”)的饮食养生方法。
中医饮食养生尤为讲究,不仅有地域、环境、年龄、性别、季节和餐次的差异。还要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时序,注意掌握“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的原则,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黄帝内经》指出:“人以天地之生,四时之法成。”说明四时的变化,季节的交替,会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如春夏之季,阳气发泄,气血趋表,人体多汗少尿,脉多浮大;秋冬之季,阳气收敛,气血趋里,人体多尿少汗,脉多沉小。“万物不失,生气不竭”。“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阻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指出:必须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维持体质平和,促进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要考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时序,重视“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的原则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因此,中医十分重视饮食与季节相应的作用。
另外,昼夜晨昏对人体也有影响。虽然昼夜气温的升降变化不如四时明显,但人体随之产生相应的阴阳消长变化,《黄帝内经》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日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这种阳气的昼夜变化,要求我们的作息、饮食等都必须与它相适应。所以我国有“早姜晚萝卜,活到99”的谚语。
虽然当今的科技尚不能全释其中的奥秘,但千百年来的实践就摆在我们的面前,指导我们要遵循生命周期的规律,要遵循四季的节律,要遵循生理的需求。例如我们早餐、午餐应以“荣腑”为主,要吃全、吃饱;晚餐应以“养脏”为主,要吃必需、吃少。
古人云:“寿命长短不在天,善处饮食得永年。”、“食补胜于药补”等等,这些至理名言都提示我们,要健康长寿,绝不能忽视饮食养生的作用。在20世纪初,爱迪生曾说过:“未来的医生将不再给病人药物,而是引导病人关注饮食结构、饮食的保养及疾病的起因和预防。” 爱迪生的这一设想与我国唐代时期“药王”孙思邈指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等“上工治未病”思想相符。其实,在我国的中医“治未病”以“食治”为首和“食养”延年方面,在某些因饮食为主要原因导致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早已经实现。只是由于过于复杂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以往没能够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宣传而已。
例如:我国养生专家通过大量的古籍整理和多代养生学家的经验总结,通过对现代人的体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对比研究发现:中国***党章、孔子哲学等都是最好的心理养生方法,而我们并没有很好地应用,还在盯着美国人是如何进行心理养生的;我国科学家根据我国3000年的中医养生经验,自主创新创建的系列全营养辨证施膳技术是目前最科学适用的饮食养生方法,因为美国还没有全营养辨证施膳技术,无法普及;只有运动养生由于美国比我们搞得好,目前正得到大力宣传。
所以,我国的养生学家呼吁:“道法自然,尊重自然,相信自己”。
最佳答案
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 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香菇 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山药 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栗子 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红枣(大枣)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鸡肉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兔肉 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猪肚(猪胃) 味甘、性温。作用: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牛肚(牛百叶) 味甘、性温。作用: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羊肚(羊胃) 味甘、性温。作用: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牛肉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
桂鱼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虚寒证、寒湿证忌食。
泥鳅 味甘、性平,归脾、肺经。作用:补中益气,利水祛湿。宜于中气不足、泄泻、脱肛。
粳米(大米、硬米)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籼米 味甘、性温,归肺、脾、心经。作用:补脾胃,养五脏。宜于脾虚湿盛腹泻。热证、湿热证、阴虚证忌食。
糯米(江米) 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作用,补中益气,补肺敛汗。宜于脾虚腹泻,近代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粘滞难化,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扁豆 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作用,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豇豆 味甘、性平,归脾、肾经。作用:健脾,补肾。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
蜂蜜 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作用: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脾胃虚弱胃痛,津亏肠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
通用名:琥珀利气丸
作用: 平肝,理气,消食,通便。
通用名:糊药
作用: 开胃消食,理气,化滞。
通用名:和中理脾丸
作用: 理脾和胃。
通用名:复方消食颗粒(冲剂)
作用: 健脾利湿,开胃导滞。
通用名:复方鸡内金片
作用: 健脾开胃,消食化积。
通用名:陈夏六君子丸
作用: 补脾健胃,理气化痰。
通用名:草豆蔻酊
作用: 温中化湿,行气止痛,健胃消食。
通用名:参术健脾丸
作用: 健脾消食。
通用名:参苓健体粉
作用: 补气健脾,和胃渗湿。
通用名:参苓健脾丸(党参健脾丸)
作用: 健脾,开胃,消食。
通用名:补益资生丸
作用: 滋阴补气,调养脾胃。
通用名:补脾消食片
作用: 补脾健胃、消食化滞。
以上仅供参考 最好先去看一下医生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