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颐园斋—传承中医论坛
伏牛颐园斋—传承中医论坛,热诚欢迎你的到来,有了你的参与和支持,我们的事业会显得更加辉煌灿烂!论坛版主正在热招中……
伏牛颐园斋—传承中医论坛
伏牛颐园斋—传承中医论坛,热诚欢迎你的到来,有了你的参与和支持,我们的事业会显得更加辉煌灿烂!论坛版主正在热招中……
伏牛颐园斋—传承中医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伏牛颐园斋—传承中医论坛

严氏医学漫话 医学理论研讨 疑难病研讨 诊疗技法交流 周易预测研讨 资讯答疑 健身气功
 
欢迎页欢迎页  首页首页  相册相册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注册注册  登录登录  
最新主题
» 闲话穴位疗法诊治眼疾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Empty2012-09-23, 16:33 由 yanle

» 『☉』催情迷葯多少钱『☉』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Empty2012-08-05, 13:53 由 qw0366

» 『☉』拍肩催情迷葯『☉』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Empty2012-08-05, 13:52 由 qw0366

» 『☉』催情迷葯价钱『☉』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Empty2012-08-05, 13:52 由 qw0366

» 『☉』催情迷葯价格『☉』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Empty2012-08-05, 13:51 由 qw0366

» 『☉』催情迷葯哪有卖『☉』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Empty2012-08-05, 13:45 由 qw0366

» 『☉』催情迷葯哪里买『☉』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Empty2012-08-05, 13:42 由 qw0366

» 『☉』催情迷葯怎么买『☉』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Empty2012-08-05, 13:40 由 qw0366

» 『☉』哪有卖催情迷葯『☉』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Empty2012-08-05, 13:35 由 qw0366

» 『☉』催情迷葯去哪买『☉』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Empty2012-08-05, 13:31 由 qw0366

最优秀的发帖人
丹江游子 (1147)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e_lcap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ing_bar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e_rcap 
qw0366 (931)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e_lcap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ing_bar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e_rcap 
兰山布衣 (171)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e_lcap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ing_bar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e_rcap 
再接再厉 (167)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e_lcap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ing_bar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e_rcap 
心香惺 (60)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e_lcap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ing_bar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e_rcap 
无与伦比 (36)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e_lcap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ing_bar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e_rcap 
相约健康 (35)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e_lcap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ing_bar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e_rcap 
m82529 (29)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e_lcap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ing_bar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e_rcap 
nfzhenghui (25)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e_lcap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ing_bar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e_rcap 
仙鹤草 (24)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e_lcap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ing_bar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Vote_rcap 
友情链接
大医堂
淅川家园论坛
伤寒论坛
环球中医网
民间中医
岐黄中医网
铁杆中医论坛
明医网
91健康网
桂医就业网
辽宁中医药大学论坛
本月最活跃发帖人
No user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向下 
作者留言
再接再厉
分区版主
分区版主
再接再厉


帖子数 : 167
威望 : 3
积分 : 55
注册日期 : 08-12-30

族谱
族谱:
威望值: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Left_bar_bleue1/300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Empty_bar_bleue  (1/300)
贡献值: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Left_bar_bleue0/300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Empty_bar_bleue  (0/300)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Empty
帖子主题: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Empty2009-01-05, 15:59

秋天的故事
  

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初秋了,天气渐渐地凉了下来,有网友问,秋天的养生要注意什么?正好,吴鞠通对秋天那是情有独钟,很有研究,我就来把这些内容给大家聊聊吧。
  
吴鞠通很有意思,他对秋天最为关注,因为他认为以前人们对秋天的认识有很多错误,而且吴鞠通胆子还特别的大,他说在《黄帝内经》里就出现这个错误了。
  
指责《黄帝内经》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干出来的,吴鞠通就敢干,他说唐宋以后,大家都不知道燥气致病这回事儿,为什么啊?原来都是因为《黄帝内经》的“阴阳应象大论”中给搞错了,本来是长夏伤于湿,秋应该是伤于燥,结果“阴阳应象大论”给写成了秋伤于湿,这样就导致后世大家的糊涂了。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我来给大家从头聊聊。原来,中医认为每个季节的气候对人都有影响,如果人在当令的季节中不注意,受到了伤害,那么身体就会出现病证,那么,每个季节都容易对人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中医是这样认为的:在春天,万物生发,风动,人体容易被风邪伤到;夏天,天气热,人体容易暑邪伤到;中医在夏天的后面,秋天的前面,还加上了一个长夏,就是夏天的尾巴,中医认为这个时候热到了极点,大地的湿气都被蒸发了出来,因此湿气特别的重(就好比是现在的桑拿天),人体被闷在里面,容易被湿气伤到;秋天气机下降,万物开始收敛,湿气凝结了,天气开始干燥,人体突然暴露在相对干燥的空气里,很容易被燥邪伤到;冬天天冷,人体容易被寒邪伤到。
  
其实《黄帝内经》中的其它地方都讲的秋天是燥的,不知道怎么弄的,在“阴阳应象大论”里出现了“秋伤于湿”这样的话,我分析应该是中医理论一开始是这么认为的,后来经过改进,认为湿应该是长夏的特性,秋应该是燥。但这里没有改过来,就被我们看到了。大家也甭把《黄帝内经》当作圣经来读,其实任何学术理论都是在发展的,仔细看《黄帝内经》,你就可以看出很多中医早期发展的痕迹。
  
现在聊聊秋天为什么是燥的呢?因为秋天天气开始凉了,长夏充满空间的湿气开始被凝结,本来特湿热的桑拿天,人都快闷晕了,突然立秋了,天气凉爽,桑拿空气一扫而光,哪儿去了?湿气凝结下降了,此时是***无云。
  
所以中医说,秋天无论是整个世界、还是人体,气机都是下降的,在人体的五脏里,肺是属金的,应在秋天,所以此时人体的肺气是要下降的,有很多病,就是因为此时肺气被什么阻碍了,无法下降引起的,我通常对朋友说,如果喝饮料,此时要喝些杏仁露,因为杏仁是降肺气的,有个网友曾经给我写邮件,问为什么自己立秋后上半身发痒,在下午和夜里,非常抱歉,我看到邮件晚了,其实她这就是肺气不下降,喝些降肺气的药就可以了。
  
在秋天里,人体也会有改变,比如夏天大汗淋漓的,到了秋天,凉气来了,满身的汗就不见了,津液已经开始收敛了,这个时候也会出现一些喉咙干燥等问题,尤其是那些平时津液就不足的人,所以古人总结,秋天容易被燥邪伤到。
  
但是这个燥,还随着初秋和深秋的不同,存在着温燥和凉燥的区别。
  
温燥以后再聊,现在我给大家聊聊这个凉燥。
  
在秋天,人体很容易被凉燥伤到,为什么呢?这是秋天这个特殊的季节决定的。秋天其实有的时候也很热,比如中午,骄阳似火,热得和夏天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秋天的特点是,到了晚上,则会立刻凉下来,有的时候,你甚至会感觉白天走到荫凉地里都会立刻地凉下来,这就是秋天,风是凉的,但太阳是火热的。

所以秋天很容易被凉气伤到,比如走在阳光地里,太阳火热地烤着,此时你的毛孔以为是夏天来了呢,全部都开张了(但此时也不会象夏天那么流汗了,因为秋季人体的津液都开始收敛了),话说这毛孔正张着呢,然后进入了荫凉的地方,凉风立刻袭来,直扑肌表,立刻觉得皮肤发紧,这时患的就是凉燥了。
  
此时的典型症状是:头微痛,恶寒,咳嗽,稀痰,鼻塞,喉咙干,无汗或少汗。
  
吴鞠通开的方子是:杏苏散,方子的组成是:苏叶、半夏、茯苓、前胡、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橘皮、杏仁。
  
其实这个方子的核心就是苏叶和杏仁,在你秋天被冷风刚刚吹到,感到浑身发冷,头微痛,还没有咳嗽的时候,可以熬点杏仁,在水开了以后,放入一把苏叶(药店有卖的),泡个十分钟,喝下去就可以了,前两天有几个网友患此证,就是用此方调治好的。
  
如果刚发病没有注意,病情发展了,咳嗽了,还有痰,就要加上剩下的药物了。
  
由于秋天人体的津液开始收敛,那么就往往会感到干燥,有皮肤的,有口腔的,这可怎么办呢?过去,一些老药工的方法是,用中药石斛,放在嘴里含着,这个石斛是生津润燥的,含在嘴里可以感觉口腔就不那么燥了,这种方法后来流传到了社会,过去很多有钱人家这个季节就开始买石斛了。
  
但是石斛的品级比较多,好的品级的非常的贵,前几天有香港的超级贵夫人就买了几万元的石斛走,其实还真没多大份量。
  
当然,我们是没那么多的钱干这个的,那我们怎么办呢?其实,中医还有它自己的办法,比如我梨就是一个很好的润燥生津的水果,如果我们感到燥热,可以吃个梨,也可以起到润燥的作用,我们前面提到的五汁饮中的其它几个成份也是润燥的佳品。
  
上面的这时对温燥,如果您感觉到凉了,并因此而出现干燥的状态,这就是凉燥了,那么就更简单了,您可以切两片姜,用开水泡一会儿,喝了,津液就会发散出来了。
  
一般温燥出现在初秋,凉燥出现在深秋,不过天气变幻莫测,有时也是经常颠倒的。
  
吴鞠通对这个燥邪简直是太留意了,为什么呢?他说这个秋天的燥邪实在是要注意啊,很容易演变成瘟疫,“其伤人也,最速且暴,竟有不终日而死者。瑭(吴鞠通字瑭)目击神伤,故再三致意”(其实这是错觉,和秋燥没大关系,原因我们随后就讲),可见吴鞠通对这事儿非常的重视,重视到了什么地步呢?在他中年的时候写《温病条辨》时就琢磨好久了,然后接着琢磨了一生,到了晚年在整理别人编著的《吴鞠通医案》的时候,又给补上了一篇论述。
  
吴鞠通是先创立了桑杏汤、杏苏散等方子,写在了《温病条辨》里,等到后来才创立了力道很猛霹雳散,然后觉得自己当初写得不完全,在《温病条辨》再版的时候,又补入了霹雳散等内容。
返回页首 向下
 
转:论秋燥兼驳《黄帝内经》“秋伤于湿”
返回页首 
1页/共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伏牛颐园斋—传承中医论坛 :: 中医爱好/初学者社区 :: 中医菜鸟交流社区-
转跳到: